好像每个中国人都知道“弱国无外交”这句话。可以说,这句话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“叙事模式”之一。看到这句话,中国人的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很多“屈辱”的场景:在列强的压迫下,作为弱国穷国的中国,只能忍辱负重忍气吞声。
因此,看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美国白宫被特朗普和万斯当众“训斥”,很多中国人的第一反应是同情和叹息:唉,弱国无外交啊!
确实,这次泽连斯基在华盛顿的“翻车”,分析起来,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,但最终的原因在于:他作为有求于人的弱国的领导人,在强国美国面前不太恭顺,没有做足姿态,激怒了美国总统和副总统。
俄乌战场的情况是明摆着的:乌克兰之所以还能在战场上和俄罗斯周旋,主要是依靠北约的军火支持,而北约的军火支持中,美国至关重要。如果美国真的切断或大幅缩减对乌军事援助,乌军很快就会在战场上溃散,乃至土崩瓦解、彻底失败。
俄乌开战三年来,泽连斯基一直是西方舆论的宠儿,被戏称为“泽圣”,到哪里都是掌声喝彩,都得到信誓旦旦的许愿和支持。或许正因此,泽连斯基误判了形势,以为这次到美国也能大摇大摆地名利双收,没想到一脚踩空,只落个铩羽而归。美国连基本的外交礼仪都不顾,饭都没让吃一口,直接把他赶走了。
虽然没有如此戏剧性的场面,但近现代以来,因为国力孱弱,我国在外交上陷于被动的情况,比比皆是。1919年的“五四运动”,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被列强公然欺凌和漠视而爆发的。
这种刺激是如此强烈,新中国建立以来,从上到下,全国发愤图强、流血流汗,就是要建成强大的国家,把弱国的帽子彻底甩掉。
到今天,中国已经实现了伟大复兴,一跃成为和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。在外交中,固然还有矛盾有斗争,但没人敢也没人有能力欺凌、侮辱我国。相反,因为在很多方面有求于中国,面对中国时,慢慢的变多国家满脸堆笑、热情洋溢。
二战结束以来,因为经历了惨烈的世界大战,加之美国凭借超强国力,成为“世界警察”,全世界整体上长期维持和平,国家安全似乎不再是个重要的问题。
这种观念的直接结果就是:全世界国家的数量大幅度提升。二战前,全世界只有63个国家,二战结束后,国家数量超越一百,到今天,全世界国家(和地区)数量已超越二百。
当初的国家数量之所以少,根本原因就是:国家要想独立,首先得有能力自保,也就是有能力抵抗其他几个国家的侵略和攻击。国际社会是弱肉强食的“丛林”。没有能力自保的地方,不可能独立建国,只会成为其他几个国家的一部分。
后来,这个想法被认为过时了。发起战争慢慢的变成了国家的犯罪行为。于是,各国内部的独立势力纷纷“裂土自封”、独立建国。世界上的国家数量猛增。
建国容易,但国家实际做到独立自主,可没那么容易。不过,国家的独立自主,好像成了无所谓的事情。美国这样一个世界警察,负责搞定一切。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吞并了科威特。美国迅速出兵,击退了伊拉克,恢复了科威特的主权。这种情况进一步鼓舞了众多小国。
小国不但纷纷独立建国,而且还真心相信“不论大国小国,一律平等”。看起来,小国家,小而美,人民幸福,国家祥和。甚至有人主张,大国都应该分解,分成“人畜无害”的小国,那样,世界的持久和平才能实现。
实际上,中国、俄国的“大国”形象,正成为很多西方人的眼中钉。在他们看来,大国天然就和专制、反自由、野蛮联系在一起。虽然西方国家中也有美国那样的大国,但他们都以为,美国的联邦制,并不是中俄这种大国,而是“自由人的自由联合”。
正是在这种观念支持下,西方人促成并欢呼苏联的解体。俄乌战争中,西方之所以全力支持乌克兰,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想要逐步肢解俄罗斯,彻底消灭苏联-俄罗斯这个大国。他们还在盼望,中国会步苏联的后尘,也四分五裂,解体成一地碎片。甚至有人都急不可耐地设计好了肢解中国的方案和地图。“中国崩溃论”被很多西方人真诚信仰了很多年——至今还不乏信徒。
残酷的事实显示,小而美的国家,仅仅是个短暂的幻梦。随着美国和整个西方实力的相对下降,他们构建出来的“无需考虑国家安全”“自由贸易”“持久和平”的方案,正在像阳光下的雪堆那样快速融化。
更有讽刺性的是,国家“小而美”“美国足以保护我们”等天真想法驱使下,在俄乌战争再次让国家安全摆在所有人面前之时,人们发现,这样一个世界上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,其实只有三个,那就是中国、美国和俄国,而这三国无一例外都是国土辽阔、人口众多的大国。
虽然嘴上不承认,但众多小国想必已经陷入迷茫、焦虑乃至惊慌。他们未来的前途,是什么?他们的“小而美”,还能维持多久?只有天知道。
严酷的事实毫不客气地告诉所有人:人们为了建造、维持、管理大国所付出的种种代价,是值得的。看起来,大国承担了很多小国不必承担的成本:维持统一、发展军备、保持大国内部的稳定和平衡、协调众多的人口、承担巨额的国家成本等等,等等。
但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,收获了丰富的成果。国家的独立自主就是最重要的成果之一。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上,独立自主的大国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民众的安全和利益,而不必仰人鼻息、看人脸色,更不必成为别人手中的筹码和牺牲品。
当然,建立大国,在国际上独立自主,是有代价的。这个代价就是大国的维持和管理成本。
特朗普和万斯在白宫盛气凌人地“训斥”泽连斯基,看上去很威风。他俩之所以能如此“威风”,是因为他们是美国的总统和副总统,而他俩能坐到这个位子上,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在美国内部的政治斗争中击败强敌,脱颖而出,才实现的。别忘了,在这场政治斗争中,特朗普险些丧命。
也就是说,大国领导人在国际上的“威风”地位,可不是白来的,而是用国家内部的斗争换来的。大国的内部问题,远比那些小国更复杂更尖锐。只有那些成功解决内部问题的国家,才能维持大国的统一完整,保持不解体。
对于大国来说,内部问题永远是最重要的。只有解决好自身的内部问题,大国才能继续是大国,才能在国际上独立自主,一言九鼎。
也就是说,国家的独立自主,固然意味着在国际上扬眉吐气,甚至趾高气扬,但同时也代表着,国家要努力解决好自身内部的种种问题。甘蔗没有两头儿甜的。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。
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历史,就有了全新的视角。孤立地看中国历史,会觉得中国内部的矛盾太多,矛盾的解决过程太复杂,中国人之间的内斗太惨烈,历史上好像有太多的“内战内行、外战外行”的专家。
其实,这是浅薄之见。大国必然都是这样的,中国的情况并不特殊。大国的内部问题,永远是第一位的;大国的内部矛盾,永远是最复杂最尖锐的。事实是,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无力解决这些复杂问题,于是只好分家散伙,止步于中小国家。
世界上只有一少部分人有能力解决这些复杂困难的问题,而就是这些人建立和维持住了大国,并在世界上真正拥有独立自主的地位。大国,本质上是更出色的政治人组成的。
有人可能会说,我宁可在国际上忍气吞声,也不愿意承担治理大国的巨额成本。政治家的面子不重要,民众的幸福最重要——我不要大国崛起,我只要小民幸福。
说出这种话,正显示出小国、小政治体的人在社会问题上的低智和无知。人类的文明史开始以来,慢慢的变大范围的整合,就是文明史的总趋势。从最初几十人的部落,整合到几百上千人的部落联盟,到数万人的酋邦,再到几十万上百万人口的国家。
那些一厢情愿想要“小国寡民”、拒绝整合或无力整合的人群,最初会成为其他部落的食物,后来则成为别人的奴隶,他们那个“小国”,被大政治体吞并,被融合而消失。生存竞争就是这么无情和激烈。跟整合的文明大势对着干,是没有出路的。
二战以来几十年的“小而美”仅仅是历史长河的一个小迂回而已。世界终将回到持续的整合之路上来。